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186章最憋屈的战争

第186章最憋屈的战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个班组十二人中,拥有三到四把的德版莫辛那甘狙击枪,四把从捷克进口的.zh-29半自动步枪,两到三把mp18花机关枪,此外还配备了步兵用电台等通讯装备。之所以林汉特地花钱从捷克进口半自动步枪而不是使用德版的g32(也就是仿sks)半自动步枪,完全是汉娜防备苏联的原因。她不愿意苏联人过早地得到了sks步枪的设计。

虽然只有一个班的兵力,但这样的火力配制。他们完全可以和一个排的对手进行正面对抗。

日本人在进入滨海镇之前,就遭遇了附近多个狙击小组的袭击。他们仗熟悉地形的主场作战的地主之便。直接用狙击枪干掉派出探路的日本侦察兵,然后再用狙击枪射杀行进队伍中看似军官模样的人——而同样的情形,这时也正在舟山岛上上演。

这些狙击小队并不恋战,打上几枪后就迅速地撤退。如果日本人的大部队的顺着他们的行进路线追击,就会遭遇事前埋在路线上的地雷。如果绕路避开地雷,则根本就追不上熟悉本地地形的狙击小队。

在滨海镇的路上,山田仁和派出先头搜索小队百余人,总共只挨了十枪,死伤六人,在鲁莽的追击过程中又触了对手布下的跳雷,死伤数人后什么都没有获得。

然而这个时代的日本国内,鼓吹侵华是绝对政治的事情,一切反对者都会被认为是国贼而被天诛。而东北事变后,在那些激进的少壮派军官眼中,甚至连“蚕食”这种相对稳妥的“理性”的作法,都被认为是无法接受的懦夫行为。于是,日本军部中这些真正了解红军战力的理性者,他们的反对意见根本连个泡都无法冒起来。而他们对红军战力的高评价,同样也没有得到军部太多的重视。

“南方支那的红色布尔会维克的军队,应当是支那人中最能打的吧.......”

在战前,参战的山田仁和大佐,对即将面对的对手的战力的评价,也就是“应当是”这种打了折的“高度评价”而已。

参战前,山田仁和从逃到炮党官员那儿,了解红军在游击战时期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地雷战术,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然而在登陆浦东之后,亲身感受到地雷的威力后,山田仁和才发觉。从前被他视为“懦夫”武器的地雷,竟能发出如此“猥琐”的威力。

从登陆点到滨海镇,只有两公里的距离。山田仁和大佐率领的先头部队,所以拖到七点钟才到达滨海镇。另一个因素就是从道两旁的树林或远处的民房建筑里时不时打过来的冷枪冷炮的袭击。

在遭遇地雷加冷枪的组合袭击后,山田仁和虽然“损失不大”,却已经惊醒过来,开始真正地全神贯注地重视起面前的对手来。

早在来中国之前,山田仁和通过国内军方的情报系统得知,红军军中拥有一支强大的“神枪队”,据说他们的精英王牌还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在国内的战争中,这支神枪队总是频频地上战场进行射杀对手军官的狙击。据说其最震憾的战果,就是在南昌射杀了前南京政府的最高首脑常凯申。

此次来华作战,“早有准备”的山田仁和也带来了一些精锐射手,在遭遇狙击手后,他立刻命手下的精锐射手寻找目标。

袭击者射击的距离通常都在五百米到六百米之外,山田仁和大佐的听觉更敏锐地听出,那些枪声是由毛瑟步枪打出来的。十三毫米口径反坦克狙击枪虽然能将目标打碎,威力和震憾性十足,但最大的缺点是过于笨重,并不适合野外狙击作战。所以重量较轻,精确度却奇高的莫辛那甘步枪就成了红军最好的选择。

不过上海红军使用的莫辛那甘步枪却是德国版的毛瑟口径,而且是正宗德国原产的。莫辛那甘步枪是二战栓动步枪中射击精度最高的步枪。甚至在在八十年代,中国的某支部队参加国际射击大赛时,使用这种二战时代的老枪和一堆现代步枪同台比武,还取得了极优秀的成绩。身为实用主义者的汉娜根本就没有使用苏式设计的辱耻感,在德国基尔的兵工厂,仗着自己开发出来的高精度机床,同样也开始秘密地制造毛瑟口径的莫辛那甘狙击枪。这两年来总共缓慢地生产了超过万条,其中超过两千条打上苏联制造的标记的送给红军“试用”。

因为德国人追求完美的天性,这批德版的莫辛那甘步枪制造精度高,加工精美。配上2.5倍或4倍数的瞄准镜后,简直就是完美的杀人工具。

在浦东地区,红军布置了上百个狙击小组。他们通常为一个班十二人的编制,分散在浦东各处。

这些狙小组完全是按照林汉提供的“特种作战”的理念组建的,其规模人数视作战目标有别而大小不等,而他们装备的武器则是十分地先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