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崇祯七年 > 三六三 苏州码子

三六三 苏州码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拿去吧,让工坊那边,按照这个做牌子,用大毛竹做就成,又方便,又坚韧结实,保存的时间还长。竹牌半个巴掌大,正面写苏州码子,旁边写数字。背面写编制归属,旁边写名字。记得,写编制归属的那儿,留下一些空处来,省的以后扩了军编制字数多了没处写。”

最迟在汉代,一二三四这种数字汉字就出现了,而且就是这么写的,一直没变。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正是‘无意’?于是卓文君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实在古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记录数字的,都是‘一二三四’这些,而不是‘壹贰叁肆’。“壹贰叁肆”是朱元璋发明的,从他那会儿起才开始用来作数字,以防止帐目中作弊。

周仲领命而去,周伯便也借机告辞,带着赵铁砧离开了。

“走吧,带你去个地界儿。”董策笑笑,出门牵了马,让家丁给霍青桐也准备了一匹。

董策手下的军兵,多半出身都不怎么样,能有个正经名字的,那就算是不错了。大部分都是狗蛋水生树根之类的,正如周仲说的,现在人少,还不怎么看得出来,等人一多,就要出大麻烦。

他想了想,拿起毛笔,取了张纸,在正面写了‘〦’‘〧’‘〨’‘〩’四个符号,递给周仲,问道:“这个认识吧?”

周仲看了,不由得一阵头大,苦笑道:“大人,它们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

周伯在一边瞥见了,低低斥道:“草包,怎地连苏州码子都不认识?”

“额?”周仲脸上现出一丝尴尬之色:“这叫啥,苏州码子?苏州那边都用这个当字么?”

董策却是带着霍青桐出了府门,出了内城,一路去了仓库。

听闻董策来了,仓大使苏大成和仓副使刘大库赶紧迎了出来,给董策行礼。

“免礼了。”董策跳下马,甩了甩马鞭:“走,带本官去看看棉花在存在哪儿?”

周伯叹了口气,已经懒得看他。

董策笑道:“哦,周伯认识?”

“是,大人。”周伯道:“这些日子多与赵大会接洽,他们商贾许多都用苏州码子,是以也认识了。”

董策向周仲道:“这玩意儿很容易,基本上看两遍就会了,不过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十而已。方才我写的那几个,是六七.。”

董策把那张纸拿回来,又在四个苏州码子的右边写了“六七.”四个汉字,然后在背面写上‘第一杀手队’‘李狗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