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少年战歌 > 第四百四十五章,山东士绅,

第四百四十五章,山东士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季春薯一季夏薯,新竹一亩红薯田能收获四千斤,相当于一千多斤稻子,其提供的热量还是远胜于种植水稻。六月份种下的夏薯要九月份才成熟。山东的百姓八月份可能就没有粮食了,这中间有一个月的时间差。不过好在新竹前些年就种了几十万亩红薯,有两百多万石的红薯存货,可以帮助山东灾民渡过八月。

想来经过这一次,燕王一定会更重用自己!看着一车车运上红薯,郑晖踌躇满志。

七月十一日,刘梦琪站在满载着红薯的福船上,叹了口气。刘梦琪在为夺财仇人燕王杨鹏运输红薯。刘祥龙势力崩溃后,刘梦琪从“福建王”的“太子”变成了无名小民。虽然杨鹏给了刘梦琪一百两银子做小生意,但刘梦琪一直窝在泉州的一处民宅中,每日喝得酩酊大醉,醉生梦死。

虽说大丈夫能伸能屈,但刘梦琪却没法在这么快的时间内适应家族败落的现实。刘梦琪虽然是个秀才,但那是刘梦琪的老师沟通知县,让刘梦琪便宜得到的,刘梦琪实际上并没有读几年圣人之书。刘梦琪骨子里渴望的,还是像刘祥龙那样在大海上驰骋,建立一片男儿功业。

但刘家被杨鹏打败后,刘梦琪的梦想随着刘家一起破灭了。就不可能再让刘家东山再起。刘梦琪如果再做海盗,或者跑海,估计会被杨鹏毫不留情地剿杀。刘梦琪不愿意做一个摇头晃脑的腐儒,也不愿意做一个每天为了几文钱讨价还价的小商贩。刘祥龙病死后他一直郁郁寡欢,每日买醉度日。刘梦琪的表现让他的母亲和弟妹十分失望,本来这些亲人还希望刘梦琪振作精神,重振刘家。

因为贪婪无耻,这些士绅们毫不犹豫地钻进了杨鹏的圈套中。“幕府海外厅大使”高立功这次按照杨鹏的命令在大江南北忙碌买卖粮食,最是辛苦。他本来就清瘦的身子更瘦了几斤。不过在这场“粮价战争”大获全胜后,他的精神气很足。他喝了一口茶,大声说道:

“王爷,这次我们的粮食大多倾销在山东,有的卖了五两五钱,有的卖了五两,平均售价大概是五两三钱。按二两五钱的成本价计算,我们的二百八十石粮食足足赚了七百八十万两的银子。”

听到高立功的话,守正殿中的众人都是眼睛一亮。七百八十万两银子,这是沧州地区不曾有过的巨款。就算打败刘祥龙,杨鹏也只抢到了六百二十多万两银子。想不到设一个圈套让士绅们钻一钻,士绅们就给杨鹏送来了七百八十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银子,杨鹏山东赈灾的花费,起码赚回来一半。众人对视了一阵,哈哈大笑起来。高立功笑着看了看众人,又说道:“这还只是我们赚到的。南方的士绅们为了稳住粮价,砸银子高价收购小民的粮食,起码又花费了几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全部从士绅的银库流入到小民的腰包里。”

“王爷的运筹帷幄,让我们这次不但赚到了银子,还做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众人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笑意。这些毫无底线的士绅们因为自己的贪婪无耻损失了一笔巨资。耶侓观音哈了一声,大声说道:“大哥!现在就等台湾的红薯运来,把粮价狠狠砸下来。让疯狂囤粮的士绅倾家荡产了。等这些准备发国难财的士绅知道我们可以自己解决赈灾的粮食,估计上吊的心都会有!”

直到杨鹏的人找上刘梦琪,让刘梦琪联络船只,为燕王运送红薯。红薯热量低,靠吃红薯过日子需要很大的食用量。杨鹏这一次要运送三千多万石的红薯到山东,光靠杨鹏拥有的六十三条商船和十条铁甲舰是做不到的。靠杨鹏自己的商船,一年下来杨鹏只能运一千多万石的粮食。

杨鹏看着殿外的风景,笑着点了点头。台湾新竹的码头上,郑晖看着一批批往船上装的红薯,意气风发。

自己按照燕王的安排在台湾耕耘四年,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郑晖本是一个小酒馆的账房,勉强温饱。但追随了杨鹏后,却一路被杨鹏提拔,平步青云。几年过去,郑晖已经是都指挥使,参将官身,可谓是出人头地。

因为郑晖的出众,杨鹏把郑晖的兄弟姐妹都提拔了。如今郑晖的亲人都担任着他们追随杨鹏之前不敢奢望的要职,满门皆贵。郑晖心里十分感激燕王杨鹏。但比起燕王给自己的高爵厚禄,还是为燕王的事业做出贡献更让郑晖有成就感。从六月初起,台湾的一万五千顷良田已经全部种上红薯。这一季夏薯收获后,将为山东赈灾提供弹药,为燕王入主山东打下坚实基础。

红薯在江南不受欢迎,在北方产量很低。但在福建和台湾的红土上,红薯却有远胜于水稻的亩产。“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它藤蔓延伸,覆盖了整个闽南红土带。时人的一份笔记记载:“遍地皆种,物多价廉,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

当然,红薯含糖量很低。一斤五两红薯提供的热量只相当于五两大米。所以新竹的红薯虽然一季夏薯亩产一千五百斤,却也只相当于五百斤大米的热量。说红薯在二十世纪一年亩产只有一千多斤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一千多斤红薯只相当于几百斤大米,如果那么低的产量,谁还会种这种食用后腹部不适的作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