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达人秀 > 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

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放眼于如今的朝堂,除了皇上特别提拔之人,比如孙传庭、卢象升之辈,十之七八的官员都已是高龄,超过五十岁,达到古稀之年的官员,更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可以说,即便是崇祯的各种改革不断,朝堂上也是缺乏一种蓬勃的朝气,多了几分慵懒,官场上到处弥漫着那种老年气息,自然而然地,也就缺少了一种强势与霸气。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朝代,最为强盛的多是前两代皇帝,不仅仅是因为,经过打天下,军队更加的强悍,还有他的官员架构,更加的年轻,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有干劲。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明君的带领。

相比于两人的心中感慨,神色有一些暮气沉沉,而崇祯表现地就更加的有活力,不仅是因为他年轻,还有他的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没有任何的顾忌,在岛上推行郡县制。

至于选派官员,到岛上就职,治理地方,教化当地的民众,那就更容易了。

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王朝,亦或是哪个朝代,最不缺的就是治理地方的官员,尤其是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大明,更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库,往往是后备的官员多于实缺,就那么干闲着,挂着虚职,无所事事。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像那些中举的读书人,很少直接被任命一个实缺,治理地方,而多是到翰林院、国子监这些地方,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提前熟悉一些衙门的架构、事务以及以前的处理案例,还是为了缓解对实缺的需求。

虽然殿试三年才一次,但也架不住天长日久的积累。

开疆拓土。

就凭这一点,就胜过了大明的不少皇帝,必然是留名青史,尽管还只是一个岛屿,但日子还长着呢,有的是机会和时间。

想到这些,周道登的心里就有这一种莫名的欣慰,恐怕他这位内阁首辅最为轻松,也算是史无前例的一个内阁首辅,主政内阁期间,有那么多的官员得到任用,而非是挂着虚职。

收复辽东失地,西南逐渐变更土司治理制度,改为郡县制,很是消化了那些多的储备官员,使得实缺不再那么紧张。

显然,随着西北推行郡县制的深入,随着将台湾岛纳入大明的疆域之内,将会制造出更多的实缺,更多的官员将会有用武之地,而非是虚度大好年华,等待朝廷的任命。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是新科状元,也只能熬白了头,上了年纪,才能够爬到官场的中高层。

毕竟,万人过独木桥,就算没有跌落下去,也要排好长的队伍,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却是无所作为,消磨着那份青春热血,那份远大志向。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