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252 开一个医院难不难?

252 开一个医院难不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由于国库空虚,各地企业也开始疲软,很多企业效益低,负担重,所以这个退休金跟医疗金呢,此时已经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去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在上海进行劳保改革试点。

这个劳保改革呢,简单说,是成立一个保险公司,然后由保险公司统筹集当地企业职工的养老金。

具体执行过程中,会根据企业的效益,以及职工的个人意向,为职工向保险公司缴纳养老保险金,而职工退休后,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养老金。

简单来说,这就跟后世的商业保险差不多,是单独建立一个养老账户,多缴多得,少缴少得,只是盘子小了很多,风险让企业跟职工一起承担,不再完全由国家兜底。

表面看,机关事业单位的劳保优惠力度更高。

可实际操作中却不是这样。

因为从五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是企业更吃香,企业的收入更高。

也正因为如此,工人在那个时代,才地位最高,最令人羡慕。

无他,收入更高,福利更好。

当然了,这个试点,也不是非得上海搞,其他城市跟企业,也可以自己申请搞这一套。

但除非上面压,否则地方没有乐意主动搞改革的,毕竟这里面的利益牵扯重大。

如果历史不变,那么到了1986年,各地企业就会全部实行新的劳保方法,也就是俗称的打破铁饭碗,实行多缴多得的浮动性养老制度。

说白了,就是那个时期,机关事业单位的劳保暂时不变,依旧吃财政,但是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跟医疗金,全部由原先的国家兜底,改为社会统筹,或者叫企业自己统筹,类似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样一来,少了企业养老金跟企业医疗金这一块儿支出,就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的收入更高,企业的劳保池子的资金更多,这就导致工人的退休金也好,医疗报销力度也罢,都高于同期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

工人老大哥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那时候是真的待遇最好,地位最高。

总起来说,从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劳动保险,其实都是国家负责,是典型的国家社保模式。

毕竟不算走国库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保险,就说企业保险,因为企业都是国企,所以也算是国家给你兜底。

可到了一九七八年,情况就变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