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上京宫情史 > 8.出征

8.出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的手遥遥地指着沙盘比划着:“喏,云州分兵三路,沿汾水向南逼近应州,周围州县被大军压境,势必不敢救。突破应州之后,黄河指日可待;黄河得手,中原指日可待”

他说得有理有据,遥指着沙盘,明明看不清楚,却似乎眼前就有这图景一般,指手画脚间方向位置居然一毫不错。太后拊掌大笑道:“人才人才这次南征,就请王郎中领前锋的参赞职,带着中路主力,前往应州”

退朝时,南院一个汉臣偷偷伸脚绊了王药一下,王药一个踉跄,正在抬头看是谁,那人留下两个字:“汉贼”恶狠狠地瞪视着,浑然不怕他。

王药微微笑了笑,抬腿拍拍膝裤上老大的一个脚印,翩然而去。

因为皇帝决定御驾亲征,所以北院南院的所有官员都忙碌起来。太后看着皇帝身着戎装,不由上前为他整整衣领,目光中流露出少有的慈爱:“外头的明光铠好像还是三年前你跟先帝出征西戎的时候穿的吧?那时候才十七岁,现在看来,铠甲小了些。”

“我听我听不过不许说什么‘新欢’,我只要你一个”萧邑澄忙不迭地答应,一腔衷情迫不及待地要吐露出来,“其实,我难道不是受够了?只要我们能够在一起,我什么法子都听你的”

因着完颜太后深知,用杀人立威只是暂时的,长久来看,亟待用军功立威,所以她很快定下了向南攻打晋国的策略。朝中大臣们跃跃欲试也好,心里担忧也好,等看看笑话也好,反正已经没有人再敢多嘴,以免自己也被要求“去陪伴先帝”——反正闭上嘴就没有错。

夏国的政体,一方面以契丹人为重,掌握国家的部族、军戎、财政、任免、赏罚的都是由契丹贵族组成的“北院”;一方面又诚心招纳降来的汉人,但凡有一技之长的,必然也加官进爵,只不过为汉人专设“南院”,名义上职位和北院一致,实际上只是掌管各州县的民政,以及教化、礼制、旌表、祭祀等等没有实权的事务。

王药那份写得洋洋洒洒的劝夏国“非攻”的文章,他最终还是识趣地没有拿出来,而是一声不吭地缩在班列的最后,昏昏然如同在打瞌睡。

但是掌政的太后并没有忘了他,特意点名道:“南院郎中王药何在?”

王药惊醒了似的,急忙撩起襟摆紧步上前,差点被自己的衣襟绊到,打了个趔趄。北院的大臣们“吭哧吭哧”偷笑着:南蛮子连走路都走不好,真是弱不禁风太后并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笑嘻嘻说:“郎中投诚时献策,使我平安取下阳曲和雁门两地,死伤亦少,晋人概莫能敌。我看王郎中胸中还是有丘壑的。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应州和朔州,朔州北,可以接通大漠,应州南,可以接通中原,都是津要之地。不知王郎中有什么善策?”

王药清清喉咙,指了指放在皇帝和太后面前的沙盘,说:“一北一南,两面出击,是占有主动权。缺憾在于,两处同时一动,势必惹眼,若是北边的蒙古人和南边的晋人约齐了对付我们,只怕首尾难应。”

当即有人吓白了脸:王药不要命了?这当口还敢说太后的兵策不好?

太后完颜珮却笑了起来:“你说得极是我原就想看看,有没有人敢说真话。”她目光扫视着下头。找那种既不反对她用兵,又肯说出用兵中的谬误的诤臣还真是不容易。她语气格外柔和:“说得好那么朔州和应州,重点突破哪里比较好呢?”

王药道:“蒙古人骑兵比我们厉害得多,以卵击石,没有必要。现在臣看见不少契丹人到了云州,学着中原人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种,同时辅以放牧,既保证了秋收的口粮,又不忘根本。但是一旦守土,势必为土地所累。所以,还是极力和蒙古修好为善。那么……”他犹豫了一下:“晋国建国前各地节度使擅权,建国之后,虽然太_祖皇帝削藩有效,把大部分兵权收归己有,但到底国势孱弱,不是我们骑兵的对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