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千古留名李清照,走投无路黑宋江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千古留名李清照,走投无路黑宋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是如今这一路上的赵明诚的挣扎,赵明诚的怯懦,却是叫她好不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感情上她似已经在冷淡疏远赵明诚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昨夜是赵明诚最后的机会,他在窗前独坐了半夜,也下不狠心了断自己。只在书案上留下了这么一首诗。李清照喝问他,赵明诚还用言语搪塞说可为朝廷内应,真叫他想起来就要冷笑。

对于赵明诚的话,更是不以为然。就他这胆量,他真的敢吗?就算是敢,也是自知大节已亏,欲借此以湔释耻辱,此所谓欲盖弥彰也。

二人进入益都城,自然是在自家旧宅。虽然往日留下的仆人已经尽数逃走,可宅院里却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少。待到夫妻二人落定,更是有人引着数十男女,来仅凭他们挑拣。

陆谦下午就来登门拜访。

千百年的光阴,帝王皇权的支持,已经叫儒家壮大到了一个不可颠覆的地步。陆谦从不否认这一点。也所以他自信满怀。因为只要是皇权支持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儒家就会自动的、主动的去适应、去靠拢这一变化。

儒家士大夫是最顽固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改变的。

因为这个学派与中国的历史,与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地结合了起来。它从来不是一个学派,学识、读书,在中国老百姓的思维里,早就与做官富贵划上了等号。

追逐权力,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儒家士大夫的本质。这要这一点不变,陆谦相信,儒家就会主动发生变化的。而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就是沟通梁山泊与儒家士大夫的桥梁。

当然,不能否认陆谦也是很想见见名传千古的易安居士的亲面。

他对赵明诚、李清照很感兴趣,赵明诚、李清照对他也很感兴趣。

三年且不足,便在东京眼皮底下掀起如大此波浪,以精锐之师,以寡敌众,屡败官军,斩获元老宿将,叫天子威严尽丧。有宋百五十年间,未曾见过如此大贼。更叫人感到怪异的是,如此之人才,本是朝廷制内一小吏。这也算是是沧海遗珠了。

路有遗才,盖宰臣之过也。陆谦这般势大,可谓是当初张元、吴昊之事重演。

丈夫的话李清照具听在耳中,可她却没有回话的精神,也没有说话的精神。年纪刚三十出头的易安居士当然不是病重,她这是心病。

丈夫这一路上的表现就像一把尖刀插入了两人本来亲密无间的爱情中。她第一次知道自家这个学问精湛,为人谦和的丈夫,竟然是如此的怯懦之人。

二人成婚十余年,婚后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因为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二人得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可以说是一神仙眷侣也不为过。

至于李清照十余年无出,赵明诚背地里有无动过纳妾生子的念想,这就不需要去计较了。反正赵明诚本人也是他老爹四十岁时才喜得麟儿的么。

虽然没了官势,但李清照却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差。比起她的那些堂姐妹、表姐妹来,这样的日子真的是给个官儿都不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