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燃2003 > 第490章 云帝对復旦的图穷匕见

第490章 云帝对復旦的图穷匕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而,现实确实很多高校书院只是继承了传统书院的空间形式,对其思想精髓的借鉴与内化根本没有做到位。

实际上,这个牺牲,不是卿云之前说的贫困生。

而是占据整个復旦大学75%的普通学生群体。

他们既没有享受到思维火花碰撞的好处,也没法像贫困生一般彻底躺平,大学四年庸庸碌碌甘当背景墙而后混混沌沌的进入社会或者卷入考研。

因为,这样既要又要的书院制,完全没有书院制应有的精髓,从根上就错了。

与华国传统书院及国外大学住宿学院组织形成的逻辑相异,世纪初各个高校的书院并非初始存在或原有组织内生而成,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在物理空间、组织架构、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将书院制嵌入到原有、稳定的‘学校-学院’两级组织体系及关系网络中的结果,是一种后发的、嵌入式的教育组织模式。

这一类的书院,是定位于拔尖创新人才等特殊人才类型培养、以精英教育理念为指导、包含专业教育教学功能的小群体模式。

此类书院的培养对象多以对在校生进行二次选拔后进入实验班的形式产生,是高水平学术研究型大学较多采用的书院模式。

因为,你把天才和凡人放在一起,对两边都不是什么好事。

天才是需要和天才去碰撞思想火花的。

而最广大的专业技术型高校,它们所需要的书院制,更多的是希望增强定位于专业教学之外的学生管理功能,是以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大群体模式,由此去产生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灵活性,最后实现培育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这就从机制上注定便是不畅的,甚至是堵塞的。

不仅仅是復旦,很多高校书院制存在变革不深入不到位、边界不够清晰、分工不甚明确等问题,使得管理主体和管理层级增加,学院和书院陷入教育资源争夺的困局,引发孤岛效应。

其实无论是西方大学住宿学院制,还是华国古代书院教学组织形式,其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都是合二为一的。

而制度化的现代高校教育却使二者分离。

原本书院制的变革目的之一是建成文化与教育相统一的育人空间。

这两种书院,无论是人群还是机制,都是泾渭分明的。

那此刻,面临综合型大学的现实条件,王德超所能搞的,便是功能泛化的书院制,也就是上面两类书院的混合体集群。

功能定位不够精准,设置的组织架构不健全,职能划分也不明晰,导致书院教育方向的迷失以及组织管理的混乱。

这就使得王德超要搞的书院集群,必将成为了一个大杂烩式的变革试验场所。

既然是试验,必定会有牺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