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小国舅 >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朝会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朝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朱玉平对他们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收购了这些石炭矿。以及这些石炭矿的工人,让他们去城北。

正是有了这些石炭矿工人的加入,城北的石炭才会大规模的生产出来。朱玉平。是这个时代并购企业的第一人。

可以说,城北的石炭完全处于垄断趋势。而垄断后的朱玉平并没有大肆发国难财,而是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为的就是让百姓们能够用得起。

其实五百文一车的石炭,价格已经非常低了。按照一个寻常百姓在京城的年收入,一个家庭一年取暖的石炭,也就他半个月的工钱。

往常,石炭都是几两银子一车的。朱玉平卖五百文,可以说非常良心了。

百万人口的城市,还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大宋朝是怎么做到的呢,这百万人口每日的吃喝拉撒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生米做饭需要柴火,百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还好解决。这做饭的柴火从何而来,怕是京畿周边的树木柴草都被砍光了也不够。

那怎么办,实际上京城开封煤炭的应用已经相当的广泛了。

据史书中的记载,东京城的百姓们很多都在用煤炭作为日常生活。那个时候的煤炭叫石炭,光是开封城周边就有数百座石炭货场。

北宋时期,特别是宋神宗时期,开始在东京设立石炭场,接收从怀州等地区运来的煤炭。随着东京的扩建和人口增长,取暖问题变得突出。设立石炭场旨在解决燃料危机,并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在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驮运煤炭的队伍,反映了当时煤炭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见,在那个时候的石炭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只是这些石炭都是露天开采的居多,而且其中杂质不少。烧起来有的浓烟滚滚,要么就是呛死人。

可是城北的石炭不一样,这些石炭质量上乘。经过清洗过后的石炭,燃烧充分热值高。更重要的,不会有呛人的味道。

价格优势,更是其他地区的石炭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城北石炭一经上市,登时使得其他石炭货场没有了生存空间。

这些原本存在的石炭矿,纷纷倒闭。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